一段时间应牛配,社保话题热度不减,有人发愁,有人期待。
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(二)》将在9月1日起施行,明确表示,“不交社保”的约定,是无效的。
原本,社保是给打工人的福利,是考虑到打工人老了之后,靠什么过日子的问题。
可是社保制度的强势落实,却刺痛了一大批打工人,尤其是月工资三四千的群体。
打工人对社保反应强烈的背后,隐藏了底层社会的生存状况,人的本性等。
图片
01
你看网上,很多地方的统计数据,是人均收入八九千,月收入不到一万,都不叫收入。
事实上,很多人的收入,是“被平均”的;高收入是个别行为,不具有普遍性。
并且不同的地区,人的收入是差距很大的。
比方说,2024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8.84万元左右,湖南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79元。
同样一座城市,或者是一个工厂,每个人的收入也是不一样的。老总们可能一个月五六万,而打工人一个月三四千。
任何一个行业,一座城市,人的收入都参差不齐,而在底端生存的人,比在高端的人多很多。这也符合一个群体规律——人群是金字塔的样子,越往上人越少。
一座加工厂,管理人员比工人,肯定少很多。这就是金字塔的具体化了。
每个人的月工资不一样,但是每个人的家庭开销,大概是一样的。尤其是从生活刚需来说,家庭之间的区别不大。
月收入三四千的人,其家庭,也要一日三餐,孩子要上学,老人要养老,生病了要住院,房子也是要买的。
没有意外的话,月收入三四千的人,每月的开支,都是叫“甩手过”。也就是刚好花完的样子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你还让他缴纳社保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很明显,在低收入群体中,存在一个巨大的矛盾:是保当下家庭运转,还是保未来的养老?
当下都搞不下去了,还去考虑未来。这是不太可能的。
未来的养老金,确实很诱人,但是“远水不解近渴”。
再说了,低收入的人应牛配,养成了“活在当下”的格局,怕这怕那,就是不怕未来会怎样。或直接说,他们看不到未来。
人一变穷,格局就会变小,害怕走错任何一步路,导致亏损。
图片
02
什么样的工作,月工资只有三四千呢?
我生活在湘南,就拿我所在的县城来举例。
一个小餐馆,一对夫妻一起经营,请三四个员工。他们的生意,时好时坏,能给员工的工资,也就三四千,甚至是两千多。
一个小手工作坊,靠大工厂给一点点的订单过日子。订单多的时候,大家收入三四千,少的时候,两千多。甚至一年之中,有两三个月是处于放假状态,根本没有订单。
一家卖衣服的店铺,就老板娘,外加一个女员工。店铺一个月的收入,都不到一万。老板娘拿多一点点,员工拿少一点点。
也看过乡下的木工厂,可能只有一两个月是全负荷开工状态。大部分的时间都半开工状态,这让老板给员工高工资,可能性不大。
月工资少的店铺,还存在随时可能关门的问题。一年里,一个门店,被转让三四次,完全是可能的。
有人就会问了,为什么工资那么少,也有人去干呢?
俗话说:“人到中年万事休。”
很多人少年时,没有读书很多,没有大专文凭,更没有什么专业技能。
看看我们身边的70后、80后,就知道多少人仅仅是初中毕业了。
没技术,没有资本,限制了他们得到高工资的可能。
另外,他们也还要管孩子,希望工作自由一点。而这些低收入的地方,虽然工作时间长,但是自由度要高一点。
比方说,在餐厅的服务员,到了孩子放学的点,可以有十几分钟脱岗,把孩子接回家。
相比之下,工厂就没有那么自由了。一分钟脱岗都不能。
很多人嘲讽低收入群体,这简直是“何不食肉糜”,根本对群体不了解。
图片
03
当“必须给员工交社保”的规定来了,这让月工资三四千的人,很为难。
缴纳社保,就意味着从自己为数不多的工资中,要扣一部分,家庭生活越发困难;如果不缴纳,又没有养老的保障,也违规了,也可能在以后会很后悔。
如果让老板多花钱,给自己缴纳社保,想法不错,但是老板也扛不住,就只能关门了。老板是为了利润而来的,不是要做善事,更不能贴本。
大家以后,到底要怎么办才好呢?办法总比困难多,请相信。
其一,在“全面社保”的新时代,我们还是尽量去寻找有社保的工作。比方说,正规工厂,就是流水线工人,也有保障。
工作换了更好的,也把照顾家庭的事情,统筹一下。比方说,让奶奶管孩子上学放学。
其二,和老板协商,就算是缴纳最低档次的社保,也要。日子紧一紧,也就过去了。到手的钱少了,但是生活开销节省一点点,也是够的。
夫妻也商量一下,两个人的工资一起统筹,开销就容易一些。
其三,一定远离社会负能量,做一些没有格局的事情。什么“社保以后亏空了,拿不到了;是高退休金的老人要你缴纳社保”等,都是无稽之谈。请相信我们的国家,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对未来充满信心,真的很重要。
图片
04
相对存款养老,利息养老,房子养老,退休养老是最靠谱的。
退休金才可以抵挡通货膨胀,才是一个老人的底气,才是老人不麻烦子女的根本。
也许未来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养老改革,但我们都要紧跟时代,抓住时代的风口,不要等老了,再去考虑如何,时光不会倒流。
养老是社会责任,但是主体责任在自己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应牛配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泸深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